(2023.06) 行萬里路
閱讀萬里路 開卷去遠(yuǎn)方
《重走:在公路、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(lián)大》
作者:楊瀟
索書號:I267.4/314
館藏地:圖書借閱三區(qū)
1938 年,“湘黔滇旅行團(tuán)”徒步跨越三省穿過西南腹地;2018 年,處在人生轉(zhuǎn)折點(diǎn)的青年作者楊瀟重新踏上這條 1600 公里長路。這是一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,不時要與大貨車擦肩而過,但沿途山色、水光、鳥鳴、人語與歷史上走在同一條路上的流亡者所見所聞漸漸重疊、交織,乃至對話、共振,一個層累的、被忽視的“中國”緩緩浮現(xiàn)。
《劃越:一個中國人和一個丹麥人橫渡大西洋的故事》
作者:(丹麥) 黃思遠(yuǎn),孫海濱
索書號:I253.4/14
館藏地:圖書借閱一區(qū)
2001年10月至12月,丹麥人黃思遠(yuǎn)和中國人孫海濱花了56天時間,在“橫渡大西洋劃艇比賽”中,成功地劃著一艘7米長的小艇越過了大西洋。
書中生動地描述了一個夢想的誕生和發(fā)展,以及如何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的計劃變?yōu)楝F(xiàn)實。兩人克服了文化上的差異、性格上的沖突,成就了中外合作的一個典范。這也是一本關(guān)于一次偉大的具有風(fēng)險性挑戰(zhàn)的書,講述了在不利情況和處境下求取生存并取得成功的故事。
《萬水千山走遍:中南美紀(jì)行》
作者:三毛
索書號:I267/126*1
館藏地:圖書借閱一區(qū)
《萬水千山走遍》是三毛游歷中南美洲后寫就的一部游記,她帶領(lǐng)讀者奔赴那青鳥不到的洪都拉斯小城,游歷中美洲的花園哥斯達(dá)黎加,在厄瓜多爾的銀湖之畔體味前世今生,于潘帕斯草原上盡情地策馬奔騰……她避開了普通游客所走的大道,而深入到小城、村落,記錄了沿途震撼人心的精致、淳樸的民風(fēng),以及百姓們的喜悅與苦難,為讀者們打開了另一片世界的大門。而這世外的世外,為何讓人只覺得是故鄉(xiāng)?
《搭車去柏林:三十歲的成人禮》
作者:劉暢
索書號:I267.4/163
館藏地:圖書借閱三區(qū)
有些事,你現(xiàn)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。只要你想做成一件事,全世界都會來幫你。
一個美籍中國小伙(谷岳),一個紀(jì)錄片導(dǎo)演(劉暢),在2009夏天一路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,從中國北京到德國柏林,用招手搭車的方式前進(jìn),共搭車88次(包括維族大爺?shù)娜嗆?次,伊拉克老農(nóng)的拖拉機(jī)1次,吉普賽人的馬車1次),途經(jīng)13個亞洲與歐洲國家,穿越中國、中亞和歐洲,耗時3個半月,行進(jìn)16000多公里,最終抵達(dá)了德國柏林,完成了一次史無前例、艱辛浪漫的旅程。而在那里,等待他們的就是谷岳的女友伊卡。
《紅色之旅:384天重走長征路》
作者:(英)李愛德,(英)馬普安
索書號:J431/16
館藏地:自然科學(xué)與藝術(shù)文獻(xiàn)中心、圖書借閱一區(qū)
“為什么走長征路是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?!崩類鄣抡f,“算是我們一時興起吧”。他和馬普安十多年前在英國上大學(xué)時互相認(rèn)識,后來分別到了中國。2000年兩人在貴州旅游時,偶爾聽說這里是紅軍經(jīng)過的地方,之后就產(chǎn)生了重走長征路的念頭。
馬普安寫道,“我們意識到,如果那些長征的舊路還在,那些路以及路上發(fā)生的事情可能會給人們很多啟示——幫助他們理解中國的過去,還有它的現(xiàn)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