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推薦閱讀書單
《視覺2.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確的事》
作者:法滿主編 Lens著
索書號:G112/68(2)
館藏地:圖書借閱二區(qū)
三年借閱量:0
豆瓣評分:8.4
內容簡介:
《視覺002: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確的事》以一組關于孩子的故事開篇,攝影師們靦腆地躲在鏡頭后面,試圖記錄下自家小毛頭成長軌跡上的所有瑣碎小事,他們是父母此生最想達成的那件“正確的事”。
此外還將呈現陳丹青首次用照片講述的生活故事、攝影大師泰倫·西蒙的三組精彩作品、中國“剩女”的故事、法國鄉(xiāng)村少女生活、“裸體”攝影師以及《十二怒漢》的60年環(huán)球之旅。
這些故事孜孜不倦地探索著人的付出、失落、安慰,其中有寧靜的情緒,也有好奇的探索,在溫和與冷靜之間,伴你度過一個有故事的夏天。
本期部分作者簡介:
陳丹青,1953年生于上海,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,其間自習繪畫。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深造,1980年畢業(yè)留校,1982年定居紐約,自由職業(yè)畫家。2000年回國,現居北京。早年作《西藏組畫》,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書籍靜物系列。業(yè)余寫作,出版文集有《紐約瑣記》《多余的素材》《退步集》《荒廢集》《笑談大先生》《歸國十年》,以及筆錄木心《文學回憶錄》。
泰倫·西蒙(Taryn Simon),1975年出生于紐約。西蒙的創(chuàng)作均由三個元素構成:攝影、文字和圖形設計,她始終用作品探討和驗證“絕對理解”的不可能性。其重要作品包括《無罪者》《美國之隱匿和陌生物索引》《違禁品》及《一個被宣告死亡的活人及其他章節(jié)一至十八》,作品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、泰特現代美術館、惠特尼博物館、蓬皮杜藝術中心以及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永久收藏,是當代首屈一指的藝術家。西蒙畢業(yè)于美國布朗大學,目前為古根海姆基金學者。
2、《視覺.No. 003.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》
作者:法滿主編 Lens著
索書號:G112/68(3)
館藏地:圖書借閱二區(qū)
三年借閱量:0
豆瓣評分:8.5
內容簡介:
《視覺003: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》展現了一系列攝影家們對本土社會長達數十年的記錄?!岸?zhàn)”后,面對戰(zhàn)爭廢墟和被美國占領并改造的狀況,新一代日本攝影家,不僅記錄了這一進程,也探索了絕望與希望、傳統與破壞、潰爛與重建這些復雜主題;而英國攝影家延續(xù)了英國國民性中的自嘲與黑色幽默,也延續(xù)了對公正、自由和改變的信仰,對改變世界“仍懷有一絲愚蠢的幻想”。此外,本書還有一群“逃離城市”行動派的故事,以及一個關于父母間隱藏之愛的感人故事。歷史、制度、風景總在不斷變遷,其中凝固的人性堅韌、樂觀、反省和希望,依然能源源不斷地帶來溫暖和力量。
本書部分作者簡介:
濱谷浩,日本攝影師,1915年3月28日出生于東京,1937年成為一名自由職業(yè)攝影師,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曾到中國從事旅行攝影。1960年成為瑪格南圖片社的合作成員,也是日本第一位加入瑪格南的攝影師。
石元泰博,1921年出生于美國圣弗朗西斯科,3歲時回到故鄉(xiāng)日本高知縣,并在那里度過了少年時期。畢業(yè)后,他為了學習大規(guī)模農耕法再次前往美國,但志趣發(fā)生轉向,開始以芝加哥和東京為場所進行攝影創(chuàng)作。
李培煬,1985年出生于新加坡的華人社區(qū)。他的第一部作品是《Shauna》,其中完整記錄下了變性人Shauna在三年間的轉變歷程。他的最新作品《兩個人》則記錄了父母間平凡、隱匿而又細膩的情感。
馬克·內維爾,英國藝術家,現居住于倫敦。馬克·內維爾擅長用攝影及電影的方法記錄英國工人階級的獨特生活,其最有名的作品是“格拉斯哥港項目”。2011年,他曾作為英國的“官方戰(zhàn)爭藝術家”被派駐阿富汗。
湯姆·漢特,英國藝術家,現居住于倫敦。為了拍攝東倫敦的居民,湯姆·漢特曾在漢克尼的貧民窟里住了十來年,并且靠在布里克巷擺攤來補貼家用。他憑借這組記錄東倫敦的作品獲得了東倫敦大學藝術博士學位。
3、《視覺.4.需要什么,年輕的身體便去找尋》
作者:法滿 主編 Lens著
索書號:G112/68(4)
館藏地:圖書借閱二區(qū)
三年借閱量:0
豆瓣評分:8.6
內容簡介:
《Lens·視覺004:需要什么,年輕的身體便去找尋》包含了兩組浪漫與現實并行的專題。
弗蘭齊斯卡,她40幾歲了,還像孩子一樣生活在白日夢里;喬納·瑞德斯,開著一輛野營車上路,從不設定目的地;麥克奈爾,他逃離了曾經榮耀的家族,在火車旅途中尋找那些背井離鄉(xiāng)卻仍在堅持自己的人;還有演員德尼·拉旺,夜宿棚區(qū)、酗酒、忍受心理折磨,只為成就一個角色。需要什么,身體便帶他們去找尋……但另外一些情景下,我們卻正在成為自己欲望的棋子。加拿大人伯汀斯基已經花了三十年,來記錄人類創(chuàng)造的巨型工業(yè)景觀。
它不是批判,而是矛盾和困惑。“我也想過上更好的日子,想擁有一輛車和其他東西,但與此同時,我心里清楚擁有這些東西是有代價的?!本拖駷榱嗣?,在山西,很多農民的生活被劇烈地改變,只有老人留守在礦坑邊,混雜著期待、不安,以及一絲狡黠……
本期部分作者簡介:
濱谷浩,日本攝影師,1915年3月28日出生于東京,1937年成為一名自由職業(yè)攝影師,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曾到中國從事旅行攝影。1960年成為瑪格南圖片社的合作成員,也是日本第一位加入瑪格南的攝影師。
石元泰博,1921年出生于美國圣弗朗西斯科,3歲時回到故鄉(xiāng)日本高知縣,并在那里度過了少年時期。畢業(yè)后,他為了學習大規(guī)模農耕法再次前往美國,但志趣發(fā)生轉向,開始以芝加哥和東京為場所進行攝影創(chuàng)作。
土門拳,日本攝影師,出生于山形縣的海濱城市酒田,自8歲起遷居東京。1935起他成為東京仁本公房照相館攝影師,不久辭職開始了自由攝影工作,后成為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日本最有影響的紀實攝影家,開創(chuàng)了日本新紀實攝影之風。
細江英公,1933出生在日本山行縣,后在東京長大。其作品具有強烈的夢幻感和神秘色彩,被稱為日本攝影界的鬼才。
4、《視覺.5.以手抵心》
作者:法滿主編 Lens著
索書號:G112/68(5)
館藏地:圖書借閱二區(qū)
三年借閱量:0
豆瓣評分:8.2
內容簡介:
《視覺005:以手抵心》包含了4 組關乎現代人如何尋找安心之地的故事:
日本沖繩,手工藝中寄居著傳統、生活方式、身份認同,以及“以手抵心”“手考足思”的人性的自由氣息。Lens多次深度探訪采擷:有90多歲還在依歲時節(jié)律勞作的篤定感;有在都市里身心俱疲的中年人,回到故鄉(xiāng)重覓心靈歸宿;還有許多匠心與傳承的故事,傳遞著今天最奢侈的“心之作業(yè)”。
本期部分作者簡介:
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設計中堅,也是以無印良品(MUJI)為代表的日式生活哲學的布道者。在與Lens的對話中,他梳理了自己對日本、中國和當下生活的思考。他試圖用最凝練的方式,觸動最根本的人性。
一個散落四地的大家庭,最親密的家人,渴望又恐懼著相聚:因為長久的分離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共同的話題和相處的耐心……這種甜蜜又矛盾的情緒,這種背井離鄉(xiāng)者的自由與束縛,毫無疑問,正折磨著我們很多人。
武當山,聚集了一群因為各種原因前來“修仙”的人。有人出于宗教信仰,有人只為逃避生活……這是當下中國人尋求信仰出口的縮影。
5、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: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》
作者:尹建莉著
索書號:G78/226
館藏地:圖書借閱二區(qū)
三年借閱量:1
豆瓣評分:8.9
內容簡介:
本書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(yōu)秀的家庭教育原創(chuàng)作品,是教育專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記,是一本還未上市就以“手抄本”流傳的圖書。
相比許多家教圖書,這本書有以下特點:
第一,本書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,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。
第二,書中給出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,理論和實踐完美結合。使父母們不僅立刻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,教育意識也隨之改善。它是實事求是談家教的典范,是家長們最實用的工具書。
第三,本書不但告訴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績,而且告訴你怎么教孩子做人,教你怎么培養(yǎng)一個自覺、自強、自立的孩子。
作者簡介:
尹建莉,教育專家.教育學碩士,從教多年,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詢工作。
作者熟悉學校教育,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,并且自己培養(yǎng)了一個優(yōu)秀的女兒。作者的女兒品學兼優(yōu),曾跳級兩次,2007年16歲參加高考,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(yōu)異成績,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;在個性品格方面,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。自主自立,樂于助人,被評為北京市市級三好生。